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6
卷第
3
期
3
批次訂購量及個別公司安全庫存量影響,使得需求資訊隨著供應鏈傳遞而逐漸被扭曲
放大
(Baganha and Cohen, 1998; Kahn, 1987; Lee, Padmanabhan, and Whang, 1997a,
1997b, 2004; Metters, 1997)
。據我們所知,此一理論據目前尚未有實證證據支持,本
研究以實證方式檢測資訊在供應鏈上下游間傳遞是否隨著資訊傳遞的距離愈遠而愈被
放大。
過去文獻對於資訊移轉現象的探討多集中於同產業公司間水平資訊移轉
(Foster,
1981; Baginski, 1987; Han, Wild, and Ramesh, 1989; Han and Wild, 1990; Freeman and Tse,
1992; Ramnath, 2002)
,很少討論是否也存在垂直之資訊移轉現象。然而,供應鏈中上
下游供應鏈公司間之關係相當緊密,召開法說會揭露的資訊對於供應鏈上下游產業的
公司也具有決策攸關性,上下游公司的管理者會參考這些新資訊來制定未來營運決策。
過去文獻中,與本研究相關性較高的研究有以下幾篇文章。
Olsen and Dietrich
(1985)
研究發現,美國四大零售商宣告月銷貨金額時,零售商和供應商的股價均有顯
著異常報酬,且關聯性(交易比重)越高的供應商股價波動越明顯;該研究並且進一
步測試,供應商所屬產業中其他非實際供貨企業的股價反應,實證結果發現非供應商
的股價亦隨零售商月銷貨額公布而有波動。
Cohen and Frazzini (2008)
探討經濟關聯公
司之間的報酬率可預測性,該研究以供應商與主要客戶作為經濟關聯公司,分析主要
客戶季盈餘宣告後的股價波動特性是否與供應商的股價波動具有關聯性;實證結果發
現,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資訊會相互擴散,因此一家公司的股票報酬率可以用來預期
另外一家公司的股價。
Pandit, Wasley, and Zach (2011)
探討供應鏈資訊外溢效果,分析
主要客戶季盈餘宣告對股價的影響,研究發現供應鏈主要客戶季盈餘宣告後,供應商
股價和主要客戶股價呈現正相關。黃瓊慧、李先莉與單騰笙
(2009)
以產業間的「投
入-產出」關係來計算產業關聯性,研究發現關聯產業之間確實存在管理當局盈餘預
測的資訊移轉現象,且產業關聯程度與資訊移轉強度呈現正相關。
本研究與上述相關文獻具有以下幾點差異。第一,過去文獻多數針對主要客戶的
財務資訊(例如:月銷貨宣告)
(Olsen and Dietrich, 1985)
、季盈餘宣告
(Cohen and
Frazzini, 2008; Pandit et al., 2011)
、或是管理當局盈餘預測(黃瓊慧等,
2009
)來測試
垂直資訊移轉現象。本研究以法說會為研究事件,將法說會揭露的財務與非財務資訊
分開測試,除了探討財務資訊在供應鏈的垂直傳遞效果外,更進一步探討非財務資訊
的垂直資訊移轉效果。第二,過去文獻以美國公司為研究樣本,利用美國公司財務報
表
Segment Report
中所揭露的主要客戶為供應鏈下游公司
(Cohen and Frazzini, 2008;
Pandit et al., 2011)
。然而公司主要客戶所屬產業的特性可能與供應商所屬產業存在很
大差異,因此,若僅以主要客戶來進行供應鏈的連結,則可能將特性相差很遠的產業
連結為供應鏈上下游。本文欲討論供應鏈上下游關聯產業之間的資訊移轉問題,而非
供應商與主要客戶之間的資訊移轉問題。利用台灣半導體產業具有明確上下游分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