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7 / 32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7 / 32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6

卷第

3

7

波動,顯示召開法說會確實具有資訊內涵。李建然等

(2005)

的研究並且發現,投資人

將召開法說會視為好消息,於首次見報日開始有顯著的異常報酬,而於法說會召開後

逐漸調整預期,因而出現負向的異常報酬。

此外,公司召開法說會能夠顯著減少分析師的預測誤差

(Bowen et al., 2002;

Kimbrough, 2005)

,並減少法說會之後盈餘宣告的拖曳現象

(Kimbrough, 2005)

Kimbrough and Louis (2011)

探討投資人對公司合併宣告的自願性法說會資訊的反應,

其研究結果顯示公司藉由召開法說會將提供較多且較具有前瞻性的資訊,因此,有舉

辦法說會的公司在宣告合併訊息後,市場上會給予更正面的反應。

Mayew and Venkatachalam (2012)

認為法說會中管理者口頭說明可能隱含了暗示或

是某些線索的增額資訊,其實證結果也證實法說會中管理者口頭說明確實與市場反應

有關。

Matsumoto et al. (2011)

將法說會的資訊內容依照型態區分為陳述階段

(Presentation

Segment)

和問答階段

(Discussion Segment)

,實證結果發現兩種資訊內容皆具有增額資訊

內涵,且問答階段的資訊內涵較大。

過去有關於資訊移轉效果的文獻多數討論同產業公司間的資訊移轉現象。

Baginski

(1987)

以美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同產業中未發布盈餘預測的公司之

股價亦受到資訊移轉效果影響。

Foster (1981)

則發現當產業中的某家公司宣告盈餘資

訊時,同產業中未宣告盈餘的公司股價有顯著的異常報酬,顯示盈餘公告同時也透漏

了產業相關的訊息,因而產生了資訊移轉的效果。上述的兩篇文章皆討論同產業中資

訊水平移轉現象,然而資訊移轉的效果亦可能也存在有垂直移轉的現象。

有關於垂直資訊移轉的現象,

Olsen and Dietrich (1985)

利用

Wall Street Journal

揭露的美國重要零售商的月銷貨額的資訊,測試零售商的月銷貨額公布後,其供應商

股價是否有明顯的波動。該研究以美國四大零售商

(Sears

K-Mart

J. C. Penney

Montgomery Ward)

為觀察樣本,分別從其年報中辨認出供應商。實證結果證實零售商

月銷貨額公布後,零售商本身和供應商的股價均有顯著的異常報酬,支持垂直資訊移

轉的假說,且關聯性(交易比重)越高的供應商股價波動越明顯。研究結果並且發現,

零售商本身股價變動越劇烈,其上游供應商的股價波動亦越大。該研究並且進一步測

試,供應商所屬產業中其他非實際供貨的企業之股價反應,發現非供應商的股價亦隨

零售商的月銷貨額公布而有所波動。

Cohen and Frazzini (2008)

探討經濟關聯公司間的報酬率可預測性,該研究以供應

商與主要客戶作為經濟關聯公司,分析主要客戶季盈餘宣告後的股價波動是否與供應

商後續的股價波動具有關聯性。

Cohen and Frazzini (2008)

指出,由於主要客戶與供應

商之間有明確的資金往來,因此主要客戶的季盈餘資訊自然會被供應商的投資人參考

並使投資人改變未來預期。研究發現,主要客戶股價報酬率與供應商股價報酬率相關,

因此可用主要供應商的股價報酬率來預測供應商後續之股票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