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34-3
P. 32

Divestiture from China by Taiwanese Lis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irms: Effects of Host Country
               Performance and Selection Bias



               應視廠商是否財務仍有餘裕 (March and Shapira, 1992),尚有餘裕的資源時,廠商決
               策符合廠商行為理論的問題趨動風險承擔,即傾向留守大陸,惟隨著大陸虧損擴大,
               廠商傾向採取風險趨避策略,故撤離機率增加,而當虧損過大,則決策者僵化不做
               為,故落入危機僵化循環,符合前景理論及危機僵化理論的論述。因此,利多或損
               失情境的風險決策,皆非單純線性關係,不是單一理論的論述足以涵蓋。

                    最後,本研究主張若撤離乃不堪地主國虧損而採行之消極措施,則撤離應視為
               停損,無法創造後續價值,故撤離與績效關係應為負或不顯著;若撤離具策略上的
               積極意義,則應對績效呈正向關係,因此,本研究重新檢驗撤離與績效之關係。第
               二階段將樣本區分為撤離大陸與未撤離大陸二組分別建立績效模型,分析結果發現
               撤離組之撤離與績效呈正向關係,即資本市場對撤離大陸策略給予正向反應,可將
               撤離大陸的決策視為具策略價值的積極撤離。



               二、實務意涵
                    本研究期間大陸市場因美中貿易戰、中國大陸稅收、社保等勞動成本已逐漸高
               於臺灣,以及 2016 年臺灣總統改選政黨輪替兩岸關係急凍等因素,使得大陸經商
               的不確定性升高,不少臺商逐步撤廠、或縮編在大陸廠房規模(林宗弘,2019;劉
               孟俊,2019),讓撤離大陸市場成為規避不確定性的風險趨避策略。
                    本研究依撤離績效模型發現廠商撤離大陸與市場績效呈正向關係,顯示符合撤
               離決策的廠商,撤離大陸市場可獲得資本市場的肯定。現階段在美中貿易戰及疫情
               的影響下 (Foss, 2020),特別是此波撤離以回流臺灣為主流,相較其他地主國可以降
               低轉換成本讓廠商更靈活地移轉,因此撤離大陸對臺商而言,有助廠商規避不確定

               性以降低風險。
                    另外,透過撤離決策模型發現,大陸投資虧損的廠商應設停損點,屆停損點即
               應撤離,否則愈陷愈深,撤離機率卻愈來愈低;對於大陸投資獲利的廠商,則應審
               慎評估投資機會,若投資獲利頗豐,其實不用急著獲利了結,反而應乘勝追擊,複
               製成功。


               三、未來發展方向

                    本研究以 2016-2020 為研究期間,係考量政黨輪替兩岸關係惡化、中國大陸勞
               動成本高漲及美中貿易戰等多項因素的影響下,大陸投資市場整體環境惡化,撤離
               大陸市場對廠商反而可視為規避風險的決策。本研究採負向的大陸投資變動率作為
               撤離的替代變數,偏向觀察部分撤離或逐步撤離,然亦有文獻主主張即便廠商對不
               確定性、對地主國的影響無法有效預估,但仍可以確定的是,撤資將使有形及無形
               資源很難回收或根本無法回收,因此,撤離反而增加風險 (Dixit and Pindyck, 1995;


                                                      22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