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8
卷第
2
期
散經營的風險、彈性合理化的生產製造與及時回應市場之需求,藉以發揮地理範疇
經濟之綜效;亦可採取非相關產品多角化策略擴展本身核心技術以獲得競爭優勢(特
別在現行產品市場成熟飽和、成長受到限制時),將企業專有技術或資源發展至新
的產品市場或異業領域尋求成長的機會。
伍、結論
國際化與績效之研究一直存在許多分歧的結果,迄今未能獲得一致之結論。我
們認為不同規模企業在資源、知識、經驗與管理能力存有相當程度的差異,因此適
合不同規模企業發展的國際化策略與佈局應有所差異,進而產生不同的影響。此外,
過去研究大都應用
OLS
(或最大概似法)估計迴歸模型,可是這只能獲得國際化對
於「平均」績效之影響,並不能夠代表全體分配的行為,特別是在資料存在異質性
時,分配兩端與平均數之行為可能存在極大之差異。分量迴歸能估計自變數對因變
數在的某個「特定分量」時的邊際效果,因此可以檢視不同規模企業之國際化對績
效影響的效果,且能較完整的描述國際化與績效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來自於經濟部統計處
2006
年出版之「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
告」,扣除非製造業及無效資料,研究樣本數為
1,151
家企業。分量迴歸的實證支
持本研究的假說:不同的國際化構面對不同規模企業之影響不盡相同。詳細的實證
結果如下:
(1)
國際化深度對企業有顯著正面的貢獻,而且企業規模越大其影響效
果越大;
(2)
國際化廣度對於大企業之貢獻為正,但不利於小企業之績效表現;
(3)
國際化經驗之貢獻顯著為正,而且對大企業之貢獻明顯低於小型企業;
(4)
企業規
模愈大,非相關產品多角化海外投資的貢獻愈大,而且大企業之非相關產品多角化
海外投資之貢獻明顯大於相關產品多角化海外投資;
(5)
研發投入的確可提升營運
績效與成長,但對中小企業之邊際貢獻勝過其對大型企業所創造的效果。
台灣是一個對國際市場依存度非常高的小型經濟體,而且是以中小企業為主
體,因此頗為適合以分量迴歸分析不同規模企業之國際化對績效影響的效果,後續
研究亦可考慮將此研究架構應用於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亦扮演重要角色的已開發國
家(例如日本)。此外,新興經濟體近年來在國際市場的涉入程度與日俱增,亦相
當適合應用分量迴歸探討她們企業的國際化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有別於過去文獻應用傳統迴歸模型分析國際化對績效之「平均行為」,
以分量迴歸模型探討國際化對不同規模企業的貢獻,雖然能夠較完整的描述國際化
與績效之間的關係,並且可以解釋為何國際化與績效之研究一直未能獲得一致之結
論,然而亦存在下述之研究限制。首先,研究樣本之資料來自於經濟部統計處
2006
年出版之「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由於經濟部已停止「製造業對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