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35 / 27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35 / 27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7

卷第

3

35

Moss, et al., 2007)

;由此可知,部屬的歸因在領導影響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

研究將從部屬的角度,探索部屬對領導行為的歸因,是否影響了仁慈領導與部屬行為

之間的關係。

由於組織公民行為提升了組織的管理效率、讓部屬能有效地使用組織內稀少的資

源及減少資源的浪費,進而導致較佳的組織績效

(Podsakoff, MacKenzie, Paine, and

Bachrach, 2000)

,所以許多領導研究將組織公民行為,視為一個重要的效標變項

(e.g.,

Cheng et al., 2002; Hsu et al., 2004; Podsakoff, MacKenzie, and Bommer, 1996; Podsakoff,

MacKenzie, Moorman, and Fetter, 1990)

,或是正向組織行為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OB)

之一

(e.g., Cameron, Dutton, and Quinn, 2003; Luthans and Youssef,

2007)

。因此,本研究將以組織公民行為做為仁慈領導的效標變項,討論部屬對於知覺

操弄意圖的調節效果。

以往關於華人領導與部屬績效間關係的研究,多數忽略了部屬的心理機制

(Chen,

Eberly, Chiang, Farh, and Cheng, 2014)

所造成的影響,因而

Chen et al. (2014)

的研究,

依據階層與關係主義的觀點,指出情感性信任

(Affective Trust)

會中介家長式領導分別

與部屬角色內

(In-role)

及角色外

(Extra-role)

績效的關係;其中,仁慈領導對部屬展現

關懷與照顧,基於人際互惠,讓部屬對領導者產生信任的情感,進而體現在工作績效

上以回報主管的關照;因此,本研究提出一個中介式調節

(Mediated Moderation)

模型,

也就是探討仁慈領導與部屬知覺領導者的操弄意圖的交互作用,是否會透過信任主管

與信任組織的中介,進而影響部屬的組織公民行為。

貳、文獻探討

一、仁慈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

許多研究指出,華人組織的領導者對於部屬的關懷往往擴及到員工工作以外的場

域,並像父親照顧孩子般地照顧部屬

(e.g., Cheng, 1995; Redding, 1990; Westwood,

1997)

。舉例來說,

Redding (1990)

在訪談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地的華人企業主持人

後指出,華人領導者對於部屬的方式與西方領導者截然不同,華人領導者對於部屬的

關懷往往不只侷限於與工作相關的事務,同時他們會也會關心或出席部屬的私生活領

域與場合。而鄭伯壎等

(2000)

將這種對於部屬私生活的關懷以及像父親般的領導行為

定義為仁慈領導,也就是指領導者對部屬個人以及其的家族的福祉做個別、全面而長

久的關懷,主要表現在對於部屬的體諒寬容與個別照顧等領導行為上。體諒寬容,強

調對於部屬面子的維護或給予表現不佳的部屬適時的支持與鼓勵;至於個別照顧,則

強調對於部屬工作以外的生活狀況關懷。

組織公民行為是領導研究的重要後果變數之一,像是僕人領導

(e.g., Walumbwa,

Hartnell, and Oke, 2010)

、轉換型領導

(e.g., Piccolo and Colquitt, 2006; Wang,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