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enu](styles/mobile-menu.png)
![Page Background](./../common/page-substrates/page0012.png)
董事及高階主管政治連結與公司績效之關聯性
2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政府在經濟環境所扮演的角色過去一直是經濟學者探討的核心,政府可以透過不
同途徑來追求其效用最大化,一方面可以透過法規的制定給予特定企業優惠待遇
1
、
扶植企業之成長,抑或直接參與企業經營(例如:擔任企業之董事或高階主管),作
為企業與政府部門充分溝通之管道,此所謂幫助之手
(Helping Hand)
;然而另一方面,
政府也可以透過直接或間接的參與企業之營運,將企業資源移轉給其支持者,以達其
自身效用極大化而非全體股東的利益極大化,此所謂攫取之手
(Grabbing Hand)
(Shleifer and Vishny, 2002)
。因此,若企業內部與政府單位有所關聯,無論正面或負面
效果,都將對企業績效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本文探討當公司具有政治連結
(Political Connection)
時,是否會對公司績效產生影
響。董事一般被視為公司股東之委託人,而其職責為監督管理者的績效並且保護投資
人的利益
(Henn, 1974)
;
Fama and Jensen (1983)
指出董事擁有選擇、監督並且獎懲管
理者之管理控制權力。此外,董事會除了上述監督的角色外,亦扮演給予管理者決策
建議的角色
(Brickley and Zimmerman, 2010)
,因此董事會擁有影響公司策略性決策的
能力。若董事會有效運作,對管理者做有效的監督並且給予公司決策良好建議時,則
可降低由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造成之管理者與股東間的利益衝突,不但可以確保利
害關係人權益受到保障,並且能提高公司的經營績效。此外,由於董事具有最終決策
的控制權
(Fama and Jensen, 1983)
,故當董事具有政治背景或關係時,必然會對公司的
經營造成影響;加上台灣常見政治參與企業經營的案例
2
。國外已有學者研究董事或
高階主管具有政治連結時,對公司帶來的利弊,但國內鮮少文獻探討政治連結關係與
公司績效的關係。
過去研究針對政治關聯性對公司帶來的影響,具有正反兩說,目前尚無定論。支
持正面影響的學者認為,具有政治背景的董事或高階主管,可以與政府機關在政策上
有較好的溝通,故容易取得競爭上的優勢。
Agrawal and Knoeber (2001)
認為政治背景
代表其曾經與政府官員共事,故較容易幫助公司預測政府的行動;另外,過去亦有研
究顯示,政治關聯性可幫助企業獲取銀行或其他機構的貸款、較易遊說法案的更改與
制定、在特定商品取得租稅優惠、在競爭政府合約時享有競爭優勢、享有較寬鬆的法
規監督,並且更容易在商業糾紛訴訟案中獲得法院的支持,亦即有較高的勝訴機率
(Li,
1
孫克難與劉涵秦
(2001)
發現租稅減免措施的誘因效果,確實能使邊際有效稅率的降低,有助於投
資率的提升。
2 DRAM
大廠力晶由於經營不善面臨資金上的壓力,原董事長黃崇仁於
2012
年
11
月初宣布請辭,
並由前經濟部部長陳瑞隆接任,希望藉由陳瑞隆資歷豐厚與政商人脈帶領力晶度過難關。同年
12
月
6
日,由接任力晶董座的前經濟部長陳瑞隆出面力挺下,全體債權銀行團會議同意力晶公司總
債權餘額高達
447.8
億元紓困案(吳汶霖,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