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管理論叢第31卷第3期

30 Sex and Gender Role Orientation on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 Testing Three-Way Interactions (二)變遷社會中不順從主流價值者的壓力 職家文獻以GRI 為性別角色取向衡量指標的研究大多顯示,相較性別平等態度 者,持傳統性別態度者在職家介面上表現出更為明顯的性別角色差異 (Cinamon and Rich, 2002; Livingston and Judge, 2008; Somech and Drach-Zahavy, 2007)。最近一項對 中國大陸經理人的研究就發現:相較持傳統性別態度者,WFC與家庭成就感之間 的負向關係,在持性別平等態度的男性經理人中更強 (Zhao et al., 2019) 。研究者的 推論是,相信兩性平權平等者因為選擇「不順從」社會主流價值,違背「男工作, 女顧家」的傳統性別角色設定,必帶來更多心理(如:自尊威脅,資源耗損)與社 會(如:形象觀感,期望勒索)的壓力,職家衝突便帶來更多的負面後果。相較上 述研究關注職家衝突-個人後果 (WFC-outcomes) 的歷程,我們關注的則是職家前 因-職家衝突 (Antecedents-WFC/FWC) 的歷程,遙相呼應的是:性別角色取向上某 些「非傳統」的男性(高女性化特質)和女性(低女性化特質),伴隨家庭負荷升高, 都有更強烈的衝突感受。相較上述Zhao et al. (2019) 的研究,我們的樣本更為多元 (包含經理人與一般員工),且考察了雙向的衝突 (WFC, FWC),研究結果應更具 外推性。故,非傳統的男性與女性(不合於傳統性別認同者),可能是職家調適中 易感高壓力 (Stress Prone) 的次群體。 在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仍主導的臺灣社會中(王維邦與陳美華,2017),非傳統 的男性與女性往往需要同時兼顧自我與社會的要求,即傳統價值要求扮演的角色, 及自己渴望扮演的角色 (Aaltio and Huang, 2007; Cooke and Jing, 2009),在工作與家 庭之間做出更多個人犧牲(如:減少休閒,延長工時),或動用更多個人資源(如: 購買服務,尋求支援)來因應。從資源耗損 (Resource Depletion) 的角度來看,這些 非傳統男性與女性更易產生壓迫感,表現更為強烈的職家衝突(WFC與FWC)感。 研究發現,臺灣民眾在面對職家衝突時,更傾向採用「追求完美」而非「權衡適中」 的因應策略(張婷婷、陸洛、林惠彥、高旭繁與陳瑩珊,2015)。所謂「追求完美」 是指個體將責任攬在身上,努力追求工作與家庭角色的盡善盡美。「追求完美」者 並非改變他人或自己對工作或家庭角色的期待與要求,而是不斷加強自己的能力, 或付出更多努力,以符合工作與家庭角色的要求與期待。如此勤勉不懈的回應角色 行為,很可能源自個體感受到強大的社會壓力與既定的角色期許,這在文化約束力 強的集體主義社會中並非特例,在香港、中國大陸、印度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Luk and Shaffer, 2005; Rajadhyaksha and Velgach, 2015; Zhao et al., 2019):非傳統的職家 角色扮演要兼顧自我與社會的要求,資源競爭與耗損的後果更為嚴重。 二、管理意涵 隨者社會變遷,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刻板印象在看似有鬆動,但臺

RkJQdWJsaXNoZXIy ODg3M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