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72 /27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72 /27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資訊管理研究在台灣: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

172

除此之外,本研究亦回顧國內歷史悠久的非資管主流之管理期刊─「臺大管理論

叢」,蒐集該期刊於

2005

2014

年內的資訊管理相關文章共

22

篇,並與「資訊管

理學報」比較,以瞭解資訊管理議題於兩類期刊的議題偏好與研究方法的著重比率。

二、文章分類架構

在文獻主題的分類上本研究引用梁定澎與陳

能針對資訊管理研究主題與多樣性

的趨勢變化的分類架構,其主架構以三大構面分類,包含

(1)

Human

(2)

系統

Systems

(3)

管理

Management

Swanson and Ramiller, 1993;

梁定澎與陳

能,

2005

)。人之構面涉及個人

(Individual)

、群體

(Group)

、組織

(Organization)

與社會

(Society)

相關研究議題

(Swanson, 1984)

;系統之構面則包含探討研究的概念與方法論

(Concepts and Methodology)

、系統發展

(Development)

與系統應用

(Application)

議題。

然而,隨著資訊系統的演進與變遷,探討新穎的資訊科技及工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ols)

議題也逐漸受到重視,儼然可成為一項議題類別

(Davis, 2000)

有鑒於此,本研究將系統分類多增加一項分析模式及工具的類別,將探討資訊科技的

基礎建設與資訊安全技術等相關研究議題納入。最後,管理之構面則包含經濟議題、

資訊系統績效評估、資訊系統策略規劃、決策制定與其他相關管理議題(

Farhoomand

and Drury, 1999;

梁定澎與陳

能,

2005

)。

除了採用上述三大構面之外,本研究亦增加文章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

之構面,其主要用意在於瞭解各研究方法與理論在資訊管理領域的重視程度。

舉例而言,教育

(Education)

領域對於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的採用程度,可能高

於其他領域。其行動研究之研究方法有助於教育者付諸教育理念並完成實踐,將其特

殊的教材教法或理念直接傳達給學子們,並觀察其績效。同樣地,瞭解資訊管理領域

之研究方法與理論,將有利於探究資管研究議題之實踐。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分

類則擴展於

Annapoornima, Soh, and Srivastava (2005)

Glass, Vessey, and Ramesh

(2002)

所提的

24

種類別,並補充納入本研究所新增之內容分析法類別,構面中之詳

細議題與分類如下表一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