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64 / 27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64 / 27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併購與策略聯盟在公司理財文獻之回顧與展望:亞洲市場之研究

164

壹、前言

企業需藉由不同投資決策,以取得技術與資源,擴充營運與市場規模,分散公司

營運風險,達到追求成長與永續經營等目的。企業追求成長的方式可分為內部與外部

成長策略,內部成長例如創新投資(研發支出/專利)或資本投資,外部成長策略則

藉由不同個體公司間之併購、合資或策略聯盟等來達成企業擴張之目的。內部成長策

略未涉及組織間正式化的契約,所以不會因股權結構的改變,威脅到經營者的控制權;

外部成長策略則包含策略聯盟與併購,策略聯盟依其所牽涉權益資本的投入與控制程

度,分為非權益性合約式的策略聯盟,以及權益性的合資,非權益性策略聯盟的控制

性相對於權益性的合資低。併購則因收購目標公司大部份股權,需投入更多資源取得

目標公司。一般而言,併購的交易成本與涉入程度均較合資或合約式策略聯盟更高(林

財源與程運瑤,

2012

Preece, 1995; Yin and Shanley, 2008

)。

在公司無法單獨藉由內部成長策略達到成長需求時,外部成長方式常成為管理者

紓解內部成長機會限制的重要方式

(King, Dalton, Daily, and Covin, 2004; Slywotzky and

Wise, 2002)

。尤其是併購,從二十世紀初迄今,已歷經六次完整的併購熱潮。根據

Thompson Financial Securities Data Company

資料,

1992

2011

全球平均每年併購交

易金額約為

2.7

兆美元,其中約有百分之五十的交易金額涉及美國企業。雖然,

1998

2000

間完成的併購交易約

4

兆美元,

2007

更高達

4.4

兆美元,然而,

2015

全球併

購交易額甚至已超過

2007

的歷史新高,接近約

5

兆美元的金額

(Lam, 2015; Shimizu,

Hitt, Vaidyanath, and Pisano, 2004)

併購因常涉及龐大的交易數量與金額,影響併購因素也相當複雜,不僅在實務上

高度影響公司的投資策略與價值,在學術上亦吸引許多學者投入研究,並發展一系列

理論與假說探討併購的相關因素。再者,因近年來已有許多國內、外文獻針對策略聯

盟與併購等投資決策進行研究,並完整回顧與分析相關議題的文獻(

Krug, Wright, and

Kroll, 2014;

林財源與程運瑤,

2012

)。為避免與現有文獻重複,使得文獻回顧的主題

過於龐大與失焦,本文主要聚焦於以亞洲資料為樣本的併購、合資與策略聯盟等外部

成長方式文獻,並將相關研究歸納為併購與策略聯盟二個主題。此外,併購議題因以

亞洲為樣本的文獻較多,故本文在併購部分將依據以往回顧文獻的討論分類,針對併

購績效與影響績效因素進行文獻回顧,而策略聯盟則分別以台灣市場與亞洲市場研究

為討論主軸。

由於台灣主要的組織型態為家族企業和集團企業,公司治理也存在對投資人保護

較差,家族控制公司營運,股權高度集中於控制股東等問題,本文希冀藉由系統性文

獻整理,輔以台灣家族、集團企業和公司治理較弱等市場特性,提出屬於台灣市場獨

特性的可能研究議題,以供後續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