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管理論叢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29 NO.3

Happy Ever After?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Work Performance in the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Perspectives 222 壹、前言 面對環境中的種種壓力下,追求快樂與幸福儼然成為現代人所欲追求的終極目 標。 Diener (2000) 整理與回顧幸福感之相關文獻,將幸福感定義為個人對生活的滿 意程度,以及經歷到高度正向情緒與低度負向情緒之主觀感受。而快樂 (Happiness) 、 主觀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與心理幸福感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可 被視為相同的概念,都是指個人在情感上處於高度的正向情緒狀態,較少經歷到負 向情緒,屬於長期且經常性地經歷到快樂 (Wright and Cropanzano, 2004) 。 早期幸福感的相關研究著重於幸福感內涵與前因面的探討(見整理文獻 Diener, Oishi, and Lucas, 2003 ),包括性別、年齡、人格特質與收入都與幸福感有關(見 Diener, Oishi, and Lucas, 2002 )。近期的幸福感研究則更進一步檢視幸福感可為個 人產生的正面效益,從 Lyubomirsky, King, and Diener (2005) 的統合分析 (Meta- analysis) 結果可知,快樂的人有良好的社交關係、身體健康、正面的自我知覺、受 人歡迎與工作表現,即幸福感可為個人在生活面與工作面上產生正向結果。然而, Lyubomirsky et al. (2005) 研究所指之快樂廣泛地包含正向與負向情感 (PANAS) 、工 作情感 (Job Affect) 、單一題項與四個題項的快樂感受,並非專注於生活層面的整體 評價與情緒感受之幸福感;同時,實證研究所得的快樂-工作結果之正向關係亦較 少是以生活層面的幸福感實證研究為證據來源,多數研究仍是以職場上所經歷到的 正向心情或正向態度(即工作滿足)代稱為快樂,來檢視快樂與工作結果之關係, 卻非單從生活層面的角度深入探討幸福感對工作績效之正面影響 (Bakker and Oerlemans, 2011; Cropanzano and Wright, 2001) 。林惠彥、陸洛、吳珮瑀與吳婉瑜 (2012) 探討生活層面的幸福感與工作績效間之關係,研究發現生活層面的幸福感能 提升工作績效,卻僅限於直接關係之探討,未對幸福感與工作績效間之中介歷程予 以深入的檢視。由於幸福感指的是個人在生活當中長期且經常性的快樂,與工作中 經歷到的快樂並不相同 (Wright, 2004) ,而這種在生活當中所經歷到的正向情緒感受 能否延續到工作之中,是透過何種心理機制之中介歷程而間接提升工作績效,是需 要更多研究證據予以支持的 (Lyubomirsky et al., 2005; Weiss, Nicholas, and Daus, 1999; Wright and Cropanzano, 2004) 。 從生活層面的觀點來理解幸福感對於工作績效之影響,是將幸福感視為個人具 有能經常性地經歷到快樂的素質或傾向 (Predisposition) ,而這種素質或傾向能影響 到工作面向的態度與行為 (Bowling, Eschleman, and Wang, 2010) 。 Lucas and Diener (2008) 則更明確地主張幸福感所產生之正面效益,可從正向情緒的擴張與積聚歷程 來解釋 (Fredrickson, 1998, 2003) ,藉此深化幸福感之理論內涵。因此,探討幸福感 與工作績效關係之中介歷程不僅能回答「為何 (Why) 」幸福感能對個人工作績效產 生正向影響 (Whetten, 1989) ,更有助於幸福感理論網絡 (Nomological Network) 之建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