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格式
310
二、內文引註
內文引註應依中、英文稿之不同,遵循不同的格式要求。參考文獻部份與內文引
註資料需完全相符,內文引用過的文獻需出現在參考文獻中,兩者的作者姓氏及
年代也必須完全一致。請同時注意以下範例之字體粗體、斜體、底線、全形或半
形之標點符號等規定。
(一)正文中的引用文獻需含作者及出版年份,出版年份置於半形括號中,例如:
A (
年
度
)
。若引用文獻有兩位作者,請用「與」或「
and
」字連接,例如:
A
與
B (
年
度
)
或
A and B (
年度
)
。若引用文獻有三人以上時,第一次引註中文為
A
、
B
與
C (
年度
)
而英文為
A, B, and C (
年度
)
;第二次引註中文為
A
等
(
年度
)
而
英文為
A et al. (
年度
)
。
例:洪榮華與雷雅淇
(2002)
認為台灣股票市場存在淨值市價比效應。
例:
Bae and Levy (1990)
利用
Black and Scholes (1973)
的選擇權定價模式評估
承銷契約的價值。
例:員工人格特質之內外控傾向衡量,共十二題,主要係採用吳靜吉、潘養源
與丁興祥
(1980)
之量表。
例:吳靜吉等
(1980)
以員工內外控傾向之衡量係以內外控傾向量表為基礎。
例:
Hoy and Tarter (2004) generated ten principles related to the school context.
例:
Masterson, Lewis, Goldman, and Taylor (2000) suggested that procedural and
interactional justice affected variables via different intervening mechanisms.
例:
This finding conflicts with that obtained by the result of Masterson et al. (2000).
特殊說明:如果文內同時引用兩篇或以上同一年份且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或之
後順位作者依序部分相同但非完全相同的不同文獻時,為避免於文內第二次引
用時只列出第一位作者與年份,而造成縮寫相同的混淆情況,故在此狀況下文
內第二次引用時之縮寫可將後續順位作者列出至不會產生混淆的情況再加上年
份。例如文內同時引用下列兩篇文獻時:
Marewski, J. N., Gaissmaier, W., and Gigerenzer, G. 2010. Good judgments do not
require complex cognition.
Cognitive Processing
, 11: 103-121. doi:10.1007/s10339-
009-0337-0
Marewski, J. N., Gaissmaier, W., Schooler, L. J., Goldstein, D. G., and Gigerenzer, G.
2010. From recognition to decisions: Extending and testing recognition-based models
for multi-alternative inference.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 17: 287-309.
doi:10.3758/PBR.17.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