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管理論叢第31卷第2期

102 Query-Based Information, Self-Construals and Persuasion 壹、研究背景與動機 疑問式廣告因以提問方式突顯訊息訴求,相較於傳統的產品聲明,易提高消費 者推敲程度,而使其關注說服論點(Burnkrant and Howard, 1984; Petty, Cacioppo, and Heesacker, 1981)。箇中質疑性手法,如「你選擇的牙膏正確嗎?」、「你為什麼還 在使用洗衣精清除塵蟎?」等,亦採用問題形式,挑戰消費者的選擇、使用等行為, 以誘使其斟酌質疑內容,自我反思決策適切性,而提高對廣告產品興趣,業已廣為 實務界重視。 過往文獻於探討疑問式廣告之說服效果時,主要聚焦於「反詰式提問」(Rhetorical Questions),形式上以「你不認為」、「你不同意」等反問詞為句首,將答案揭 示於問題中(Petty et al., 1981; Swasy and Munch, 1985),並透過較軟性、非強制方式 指明訴求重點,例如:「你不認為通過綜合測驗有助於獲得入學許可嗎?」(Petty et al., 1981),即以反詰式提問突顯「通過綜合測驗確實有助於獲得入學許可」。此 手法由認知反應角度分析,著重於對消費者推敲訴求重點或訊息來源,以致於訴 求接受度的影響性(e.g., Ahluwalia and Burnkrant, 2004; Petty et al., 1981; Swasy and Munch, 1985)。而當答案並非直接於問題中陳述,必須審視訊息內容才得以瞭解時, 則屬於非反詰式提問,例如:「通過綜合測驗有助於獲得入學許可嗎?」(Howard, 1991),此作法可提高消費者閱覽動機,產生說服效果(Burnkrant and Howard, 1984)。此外,以命題方式(Areni, 2003) 或實證研究(Hagtvedt, 2015) 比較疑問句與 肯定句之說服效果差異,以及鎖定不同問題內涵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包括假設性 問題(Fitzsimons and Shiv, 2001)、類比式問題(Ku and Chen, 2020)、症狀導向與效果 導向提問(Ku, Huang, and Shen, 2019),亦為既有之研究焦點。 質疑性訴求也同樣具備提問性質,係藉由點出屬性或功效等不同比較角度,甚 至其他決策盲點,提醒消費者省思其選擇,以突顯廣告產品優勢,達成說服目的。 然而,考量消費者變項,並操弄質疑性提問,以探測其何以產生說服性的研究卻相 對闕如。為彌補此文獻缺口,本研究著眼於質疑性訊息,考慮訊息設計與接收者特 質之吻合度,瞭解如何依據不同之消費者動機擬定適當訊息內容,以提高訊息關注 性;另欲釐清質疑性訊息之所以能提高產品吸引力的中介因素,亦即產生說服效果 之路徑。 首先,質疑性訊息常鎖定消費者決策失誤,究其原因包括因誤解產品缺失而拒 絕選擇,或不知產品缺失而選擇;在本研究中將前者界定為「不當迷思」,後者為 「知識偏誤」。若能藉質疑性訊息誘使消費者省思,體認自己過去或因「不當迷思」 而未選廣告產品,或因「知識偏誤」而錯選競爭產品,將可望排除原有思維,轉而

RkJQdWJsaXNoZXIy ODg3M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