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管理論叢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30 NO.3

5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0 No. 3 Dec. 2020 取投資機會與市場;然在此單一作戰模式的情況下進行國際化往往導致許多企業以 失敗收場,故海外關係鏈結的多寡將成為企業國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過去的許 多研究中,策略聯盟或網絡關係亦可視為企業國際化的重要資源來源,企業透過網 絡所取得的國際化經驗、資訊、知識及相關支持,將有助於企業克服在海外當地可 能面臨的困境(林谷合、連勇智與彭耀平, 2015 ),進而使企業更具有競爭力。換 言之,當今透過政府所主導的新南向政策,除了可視為一種企業國際化的契機外, 也是企業國際化時外部資源的取得來源,此種政策主導的方式有別於過去臺灣企業 國際化獨有的模式。因此,從國際企業認知國際競爭的程度及所決定採用國際策略 聯盟及維持網絡關係的模式,進而討論新南向政策所引導的國際化議題,以及其政 策引導企業有形成不同的國際化發展路徑之有效性,都將是本研究欲探討的重要 議題。 「能力」層面則代表著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藉由國際策略聯盟與網絡關係中 所獲取的相關資源與資訊,結合企業內部的先驗知識,整合出可運用的競爭能力, 並由此能力創造企業績效的成長。由於國際市場乃是一種持續不斷改變的動態環 境,若廠商未能根據環境的變化而做調整、更新與適應時,可能導致能力僵化而導 致失敗。因此本研究採用「全球動態能力」 (Global Dynamic Capabilities) 觀點,探 討廠商的競爭能力與行為結果及其如何反映在後續可期的績效上 (Peng and Lin, 2017) 。「全球動態能力」觀點乃是一種外生觀點,意指企業不侷限在本土的市場環 境上,而是將視野擴充至全球與國際市場,其內部所培養的動態能力將因應國際市 場的環境因素而有所改變,其培養與維持能力的知識與資源皆來自於國際環境,進 而能適應國際市場的改變,接近新的顧客並推出符合當地需求的產品,以提升國際 績效 (Peng and Lin, 2017) 。綜合上述,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企業將透過何種國際策 略聯盟與網絡關係,以獲取合作關係中具有重要的價值知識與資訊,進而提升其全 球動態能力並產生優越的績效。 綜觀過去有關企業國際化之相關研究大多採用量化研究,以次級資料分析的方 式探討國際化與績效間之關係,卻鮮少研討從政府政策面所導引的國際化歷程,例 如企業主如何面對東南亞市場環境下所帶來的競爭與挑戰,從中蒐集相關資訊,並 瞭解企業所採取的國際合作關係與自身能力及績效之關聯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 討在政策推動與政府資源挹注下,企業從自行進行國際化演變為藉由政策進行國際 化之需求轉變,並設計及建構可行的臺灣企業國際化之推動機制與國際化模式。近 年來,多數西進國際化之企業逐漸退出中國大陸市場,有些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 其他勞力成本較低的國家,某些企業則將中國大陸據點變現以降低投資損失,這些 企業在 Pan and David (2000) 所提出的「國際化進入」 (Market Entry Modes) 策略中, 主要為權益合資與獨資模式,即便為國際化的最終進入策略,但仍未能維持競爭優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