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管理論叢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30 NO.2

43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0 No. 2 Aug. 2020 司或其他被投資公司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愈嚴重,在主辦會計師能參與查核其重大 海外投資時,有助於減緩跨國多角化企業之盈餘管理行為。而 IAASB 及 AICPA 亦 傾向抱持此一觀點,認為禁止或嚴格限制責任分攤式查核意見的採用,能提升集團 企業財務報表查核的審計品質,進而在新修訂的審計準則中,禁止或嚴格限制責任 分攤式查核報告的使用。 但從獨立性的角度分析,當集團各組成個體財務報表皆由集團主辦會計師事務 所查核,也意味著集團主辦會計師對該集團的經濟依賴度增加,可能會使會計師的 獨立性下降 (DeAngelo, 1981a) ,而比較不會忠實報導其查核結果。 DeAngelo 認為會 計師與客戶之間是一種雙邊獨占 (Bilateral Monopoly) 的關係,會計師享有客戶未來 的準租 (Quasi-rent) ,因而有經濟誘因使會計師在獨立性上做出妥協,並出具有利於 客戶的查核報告以留住客戶。且當審計客戶規模占會計師業務比重愈大時,會計師 愈可能違反獨立性。然而,隨著會計師客戶群增大,會計師較不依賴單一客戶之審 計公費,因此,經濟誘因對會計師獨立性的損害會隨之降低(李建然、陳信吉與湯 麗芬, 2013 )。 DeAngelo (1981b) 進一步將此推論由會計師擴展至會計師事務所, 認為單一客戶對規模較大的事務所影響較小,因此事務所規模愈大,其審計工作愈 獨立,審計品質愈佳。過去的相關研究亦多支持 DeAngelo 的看法 (Kellogg, 1984; Wilson and Grimlund, 1990; Stice, 1991; Lys and Watts, 1994; Bonner, Palmrose, and Young, 1998) 。 然而,前美國證管會主任委員 Wallman (1996) 根據其實務上之觀察,認為以會 計師事務所整體為基礎,衡量會計師對審計客戶的經濟依賴度並不完整,建議應該 以其他方式衡量會計師對審計客戶之經濟依賴度。 Wallman 建議應該以會計師個人、 會計師事務所之分所或會計師事務所之組織單位為基礎,衡量會計師對審計客戶之 經濟依賴度。過去亦有相關研究呼應 Wallman 的看法進行實證分析,例如 Trompeter (1994) 及 Carcello, Hermanson, and Huss (2000) 探討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之分紅制度 (強調分所業績及事務所整體業績之分紅制度)及受查公司規模,對會計師出具繼 續經營疑慮查核意見之影響; Reynolds and Francis (2000) 則以會計師事務所分所為 基礎,探討客戶對分所業務的重要性對審計品質的影響。而近期以分所衡量客戶重 要的實證研究,實證結果則呈現分歧的情形。 Li (2009) 發現在 2003 年之後,當客 戶重要性愈高,會計師愈會出具繼續經營有疑慮的查核意見。 Gaver and Paterson (2007) 則發現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對重要性愈大的客戶會愈加保守,因此會有較佳的 審計品質。而 Sharma, Sharma, and Ananthanarayanan (2011) 則發現客戶重要性與公 司的盈餘管理呈顯著正相關。此外,誠如前言中所提及,台灣許多文獻指出(林谷 峻, 1992 ;賴春田, 2000 ;李建然與陳政芳, 2004 ;李建然與林秀鳳, 2013 ),在 台灣的法律制度下,民事求償訴訟係以會計師個人為訴訟對象,而非會計師事務所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