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管理論叢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29 NO.2

3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29 No. 2 Aug. 2019 (Status Quo Bias) ,拖延困難決策的傾向,因為改變必須面對未知與不確定性,新決 定必須花費時間、腦力,如果沒有緊急必要,傾向維持現狀,不做改變; Ainslie (1975) 提出雙曲線的折現 (Hyperbolic Discounting) 觀點,人偏好當下與近期的消費,如果 要犧牲當期消費,必須大幅加高補償的誘因,例如現在立即增加提撥比率與一年後 增加提撥,前者的折現率必然遠高於後者;最後, Tversky and Kahneman (1992) 認 為下決策必須考慮損失趨避的效應 (Loss Aversion) ,損失 10 萬元的痛苦程度遠大於 獲得 10 萬元的快樂程度,損失與獲利引發的效用程度具不對稱性。因此,人對犧 牲現在消費的要求補償遠高於犧牲未來消費的要求補償,增加提撥比率,犧牲現在 消費立即引發損失趨避的反應,違反人偏愛現在的消費優於未來消費的傾向。 為了解決損失趨避與推延維持現狀的惰性, Thaler and Sunstein (2008) 運用人需 要被輕推一下的心理,協助員工做好最初的選擇,有效提高退休儲蓄,先進國家有 一些成功案例,例如明日存更多 SMT 計畫運用行為經濟學設計自選機制:善用維 持現狀傾向,預設自提比率;每遇加薪時,自動增加提撥,降低損失趨避的效應; 預設自提比率也有推力效應,面對未知與不確定時,如果有權威協助(專家事先精 選的選擇),追隨專家讓人安心(尤其知道別人也都如此);當參加自選的人增多, 提撥比率提高時,參加者的意願會隨之增加,因為社會認同的羊群效應 (Herding) 被強化,大家期望成為群體的一員;最後,自行提撥具有稅賦優惠的誘因,目前政 府已提供自行提撥的稅遞延優惠。 本文作者受到行為經濟學的推力觀念啟發,利用文獻回顧的研究方法,比較國 內外自選投資平台之制度,探討自動加入機制與預設基金機制,檢視擴大提撥人數 與自提比率的實務運作,期望研究結果提供年金自選方案之參考,保障勞工老年經 濟安全,也能做為其他國家設計自選平台制度之參考。本文架構如下: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討論台灣退休金制度;第三章比較分析世界各國退休金制度;第四章提出新 制勞退制度改革方案;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貳、台灣退休金制度之探討 本文著重自選投資平台制度之運作,因此選擇最重要的新制勞退與已經實行自 選平台的新制私校退撫,作為本章回顧探討重點。 一、勞工退休金 政府於 1984 年 8 月實施勞動基準法,強制規定勞基法所屬行業雇主必須設立 退休金, 2005 年 7 月施行新制勞工退休金制度,新制為確定提撥制,具有高度的儲 蓄性質。表 1 比較新舊制度。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