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管理論叢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28 NO.3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ransparency and Transparency Rankings on Earnings Informativeness and Future Earnings 64 P it -1 ×PredINFTR it ) 其係數與預期符號相符且達到 10% 之顯著水準(係數 = 0.288 , t = 1.797 ),支持假說 1.1 ,顯示在控制內生性影響之後,資訊透明度較高的公司其盈 餘資訊性亦會較高。控制變數方面,負債比率 ( LEV it ) 達 10% 的正向顯著水準(係 數 = 0.101 , t = 1.735 );盈餘持續性 ( EPER it ) 達 10% 的正向顯著水準(係數 = 0.035 , t = 1.704 );盈餘變異性 ( EVAR it ) 達 1% 的負向顯著水準(係數 = -2.928 , t = -5.952 );市值對帳面值比 ( MTB it ) 達 1% 的正向顯著水準(係數 = 0.106 , t = 14.891 )。最後,表 5 結果並未發現公司規模 ( SIZE it ) 、系統風險 ( BETA it ) 、控制股 東之盈餘分配權 ( CR it ) 與控制股東之股份控制權 ( VR it ) 變數達一般統計顯著水準 7 。 (二)資訊揭露評鑑結果的更動與盈餘資訊性之關聯性 鑒於以上研究結果顯示,資訊揭露評鑑結果與盈餘資訊性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故本研究進一步以資訊揭露評鑑結果的更動探討與盈餘資訊性之關係。表 6 結果顯 示,盈餘與異常報酬間亦呈現 1% 顯著正相關(係數 = 0.835 , t = 8.192 ),與預期 相符。然而,資訊揭露評鑑結果的更動 ( ΔINFTR it ) 係數並未達到統計顯著水準(係 數 = 0.013 , t = 0.516 ) 8 。至於,每股盈餘之變動與資訊揭露評鑑結果的更動之交乘 項 ( ΔEPS it /P it -1 ×ΔINFTR it ) 則達到 1% 之顯著水準(係數 = 0.501 , t = 3.027 ),與預 期相符,故支持假說 1.2 ,資訊透明度調升的公司,相較於資訊透明度調降的公司, 其盈餘資訊性較高。控制變數方面,公司規模 ( SIZE it ) 達 10% 的負向顯著水準(係 數 = -0.017 , t = -1.686 );盈餘變異性 ( EVAR it ) 達 10% 的負向顯著水準(係數 = -1.415 , t = -1.687 );市值對帳面值比 ( MTB it ) 達 1% 的正向顯著水準(係數 = 0.069 , t = 5.274 )。 (三)資訊揭露評鑑結果的更動與未來績效間之關聯性 表 7 為資訊揭露評鑑結果之更動與未來一年績效間之迴歸分析。實證結果顯示, 資訊揭露評鑑結果之預測值 ( PredINFTR it ) 與未來一年相對總資產報酬率 ( Adj_ ROA it +1 ) 和未來一年相對營業現金流量 ( Adj_CFO it +1 ) 間皆呈現 5% 顯著正相關(係數 = 0.048 , t = 2.254 ;係數 = 0.082 , t = 2.232 ),顯示資訊揭露評鑑結果屬於較透明 的公司,其未來一年績效亦會愈好。然而,資訊揭露評鑑結果的更動 ( ΔINFTR it ) 與 未來相對總資產報酬率 ( Adj_ROA it +1 ) 和未來相對營業現金流量 ( Adj_CFO it +1 ) 間則未 7 本文採 Aboody and Lev (1998) 的方法,主要測試變數調整為變動型式,即資訊揭露評鑑結果更 動的虛擬變數,若評鑑結果透明度等級上升設為 1 ,下降則設為 0 。另外,資訊透明度的更動 模式部分,採 Heckman (1979) 主張之兩階段模式,首先藉由模式 (6) 估算 Mills 反比例 (Inverse Mills Ratio) ,再帶入原模式 (5) 作為另項控制變數形成模式 (7) ,其迴歸結果類似。 8 以資訊揭露評鑑結果更動的原始衡量指標計算其變動數(如一家公司資訊揭露評鑑結果從 B 調 升為 A+ ,則變動數為 2 ,依此類推),其迴歸結果類似。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