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管理論叢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29 NO.2

The New Thought of Labor Insurance’s Pension Benefits 104 壹、前言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3 年出版之「 Pensions at a Glance 2013 : OECD and G20 Indicators 」報告 指出, 1980 年代以來,西方工業國家在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經濟發展趨緩及失 業率攀升等情勢下,公共年金制度的財務永續性和保障適足性等問題伴隨而生。由 於各國的人口結構、經濟展望及年金財務問題的嚴重性都不相同,因此年金改革的 方向與程度並不相同,而且隨著經濟、政治、社會結構的動態變化,為確保年金財 務的永續性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和退休所得的適足性 (Income Adequacy) ,各國 的年金政策仍持續在微調修正中 1 。 為了讓讀者更瞭解各國年金政策的趨勢與現況,本文表 1 摘錄整理了 OECD (2015, 2017) 的年金報告,表 1 將相關的年金改革措施及現況按照五個構面來分類: (1) 退休年齡、 (2) 退休給付、 (3) 提撥率、 (4) 所得適足性、及 (5) 其他政策措施。總 體而言,各國採取改革的方式包含: (1) 調增費率:例如韓國 1988 年開辦國民年金 保險,開辦時費率 3% ,爾後費率每 5 年增加 3% ,至 1998 年費率 9% 迄今,雖然 調高費率是一個趨勢,但各國的作法仍有極大差異,例如:以色列同時調高雇主和 員工的提撥率;相對地,芬蘭調降了雇主的提撥率卻調高了員工的提撥率。 (2) 延 後年金請領年齡:例如日本 1996 年將請領年齡由 55 歲調高至 60 歲, 2000 年由 60 歲再調高至 65 歲。同樣地,美國也逐步延後請領年金齡,由 65 歲( 2003 年)逐步 調增至 67 歲( 2027 年)。此外,部分國家(例如:丹麥和荷蘭)開始將退休年齡 和平均餘命 (Life Expectancy) 連結。 (3) 降低所得替代率:例如德國 2001 年起調整 給付計算公式,所得替代率自 70% 逐步降至 64% ( 2030 年),另外,美國 2016 年 社會安全年金變革方案之一則是調降高所得者的年金給付率而低所得者的年金給付 率則維持不變。 (4) 由「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例如智利於 1981 年將 公共年金由「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以改善政府財政。另外,瑞典於 1999 年結合「確定提撥」及「隨收隨付」之特點,推出所謂的「名義式確定提撥制」 (Notional Defined Contribution; NDC) 。 (5) 提供基本保障給付:例如英國 2002 年建 立最低保障年金制度,並且導入公共第二層年金,針對未加入私人退休金計畫者, 提供附加年金。 (6) 建立給付動態調整機制:例如德國、日本和美國都有按照特定 參數動態調整給付的機制,舉例而言,日本導入自動連結退休給付和平均餘命的調 整因子 (Adjustment Factor) ,當平均餘命增加時,退休給付自動減少。 1 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的網站有一份詳盡的年金制度國際比較整理,內容包含: OECD 國 家年金改革趨勢分析、主要國家年金制度改革措施及 OECD 國家年金制度比較等(總統府國家 年金改革委員會, 2017 )。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